10月 31日,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我省主要城市市场销售的手机电源、锂离子电源质量抽检情况不尽人意。在抽查的50批次电源中,合格26批次,不合格24批次,不合格率达49%。其中,锂离子电源不合格率为 39%,镍氢电源不合格率达 59%。漳州、泉州两地情况较为严重,不合格率分别高达 53%和67%。 据介绍,近年来我省移动通信手持机电源及锂离子电源的市场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无厂名、无厂址、无品牌、无容量标识的电源仍然大量充斥市场,泉州市小商品街的批发商们或批发,或主动送货上门将大量价格低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低、无正负极标识的电源发往市场,甚至用镍氢电池冒充三洋锂电池销售。当他们得知省局执法队伍在商品街进行抽样时,居然出现连续两天商店全部关闭的情况。在泉州、漳州抽样过程中,还发现有些电源样品上明明标示着锂离子电源标志,但在执法人员写抽样时,商店却要求写镍氢电池,理由是这些电源的售价是按镍氢电源的价格进行的,而不是按锂离子电源进行销售。跟往年相比今年抽样的最大不同是,50批次商品中国产品牌多了,除知名的知已电、飞毛腿、世界通以外,还出现了TCL王牌、宝龙等十几家新兴品牌,并且这些厂名、厂址、品牌齐全的电源合格率明显较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手机电池时应注意: 1.分辨类型、识别标识;2.正确认识手机电池的工作时间长短问题;3.购买电池时除考虑品牌因素外,还要考虑电池容量;4.购买三洋电池要考虑充电器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