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日本三家最著名的电子企业预计2011财年亏损的话题被多家媒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这三家企业是夏普、索尼、松下,后二者都经营锂电池。 部分媒体热衷于分析原因。从短期来看,有以下几个因素:强势日元、泰国洪灾、欧债危机、能源价格上涨等。但放眼更长的历史阶段,则三家日本企业的电子产品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关键。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差异化不够,陷入到残酷的价格竞争当中。 2、作为日本企业生命元素的创新能力不再,以索尼为例,作为启动产业化应用的先行者,索尼锂电池、索尼智能手机、索尼相机等索尼产品都曾领先全球,但如今,他们在创新能力上明显赶不上苹果。 3、产量方面:被更具竞争力的三星拉下马来,如今的三星,其半导体、平板电脑的产量均居全球之冠,手机居全球第二位,三星锂电池产量也于2011年一度冲进全球首位。 4、结构调整没有及时跟进,它们与这一波的移动设备热潮失之交臂,造成其亏损的项目均发生在传统领域。 从个案看: 夏普预计全年亏损2900亿日元,电视机和LCD面板业务带来了亏损。夏普于2009年在sakai市投资1万亿日元开办了一家LCD工厂,这是一家定位高端的工厂,但由于全球经济低迷,特别是欧美经济短期难以提振,增加了公司的库存。 索尼预计全年亏损2200亿日元,这主要来源于其从2009年开始的瘦身计划导致其资产减记与收入不足。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将供应商数量减半,将工厂数减少26%。作为战略的延续,索尼在今年初又将其一半的LCD面板业务卖给了合资伙伴三星。 松下预计全年亏损7800亿日元,原因是电视机业务受挫,使其等离子电视未能收到回报,以及收购三洋电机的资本支出。从2009年开始,松下开始逐步收购三洋业务,对于三洋锂电池和三洋太阳能业务的看好是松下弥补其报表难看处的措施,但是在收购三洋不久,韩企三星和LG电池的价格就开始下拉,这使得三洋不得不对收购三洋业务的预期收入减计2500亿日元。 上述三家企业亏损额达到171亿美元,相对而言,其竞争对手苹果的131亿美元盈利和三星2012财年410亿美元的研发和投资预算格外刺眼。
|